韓國科技政策評估程序與機制

導讀
因應全球科技快速發展,先進國家無不制定關鍵科技政策,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因此,政府需要一套良好的評估機制,藉此瞭解國家科技實力。本文以韓國為例,參考「韓國科技評價與計畫院」(KISTEP)於評估國家科技發展成效之作業內容;並且加入近年韓國致力推廣的科技研發能量衡量指標,「綜合科技創新指數」(COSTII),藉此呈現KISTEP評估國內科技研發能量方式,提供我國評估科技政策之參考。
文章圖片所有權: https://reurl.cc/5lzRA7 ,Created by geralt
著作權適用: CC0 Public Domain-可以做商業用途-不要求署名

一、前言

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創科技技術正改變全球經貿局勢,先進國家無不投入資源,制定致勝科技政策,積極發展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期望在科技潮流中,站穩領先地位,創造國家經濟成長。然而,政府佈局國家科技戰略,亦需要一套良好的評估機制,藉此瞭解國家科研能量於世界科技趨勢之定位,掌握國家科技發展於世界列強中之競爭力。

然而檢視我國科技計畫評估機制,參考李宜憲(2019),羅列出以下四點精進之處:(1)完備科技技畫評估機制,例如評估方法的設計、資料蒐集、專業知識等皆須精進。(2)重視計畫成果的長期效益,如此才能確切掌握計畫對於國家科技、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之助益。(3)需要建構專業的科技計畫評估單位,現今評估作業係委託產、學、研專家作專門性的審查,缺乏整體性的評估方向及相關資源。(4)缺乏具客觀、可驗證、易於與其他科技計畫比較之評估結果。

為了提供我國科研管理機構良好的計畫評估機制範例,作為未來精進之參考,本文以韓國為例,討論其科技政策評估程序與機制,參考「韓國科技評價與計畫院」(Korea Institute of S&T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以下簡稱KISTEP)於評估國家科技發展成效之作業內容;並且加入近年韓國致力推廣的科技研發能量衡量指標,「綜合科技創新指數」(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ex, 以下簡稱COSTII),具體呈現KISTEP評估韓國科技研發能量之模式。

二、韓國科技評估機構與執行程序

韓國科技計畫評估機構,KISTEP,在1999年依據「科學技術革新特別法」第6條第2項,由「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stitute)獨立而出,專職於執行國家科技的規劃、預測、評估與調查,藉此確立韓國的科技發展對於社會影響評估體制;並且藉由「科學技術基本法」之規定加以法制化(劉華美,2009)。2010年,韓國修訂「架構法實施令」(the Enforcement Decree of the Framework Act),爰此每年進行科技發展評估成為政府的義務;而KISTEP為執行科技發展評估的官方機構(Ryu, et al., 2010)。

韓國科技評估執行程序,此處以「科技對於社會影響評估」為例,KISTEP的執行步驟如圖1所示,自推動計畫公告為始的三月中旬,至最後向國家科學技術諮詢會議報告科技評估結果的環節,歷時約九個月,詳細內容摘錄於圖1。

圖1 KISTEP科技對社會影響評估推動時程
資料來源:한국과학기술기획평가원(2008); 劉華美(2009)。

三、韓國科技政策績效評估架構

為了達到科技發展的「國家目標」與因應國內「市場需求」,韓國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策略」,以滿足科技的「研發目標」;因此,政府「投入」相關資源,經歷執行科技計畫的「過程」,以至於「產出」科研成果,而此成果之「效益」所具有的「影響力」能夠改善產業與社會的「技術機會」。在前述邏輯架構下,KISTEP執行科技政策績效評估,其相關架構,以圖2所示,其中的評估重點在四個部分:

  • (一)「相關性評估」,檢視政策策略與研發目標是否契合國家目標。
  • (二)「效率評估」,檢視資源投入與產出之間是否達到最佳化效率。
  • (三)「效果評估」,檢視科技計畫所產生的效益與影響力是否符合政策策略與研發目標。
  • (四)「持續性評估」,檢視科技計畫之效益與影響力是否達到國家永續發展之技術機會。
圖2 科技政策績效評估架構
資料來源:Oh Donghoon (2006); 蔡旻樺與洪文琪(2007)。

在圖2中,「投入」是指投資於科技計畫之資源,例如,人力、經費、時間等投入元素;「過程」是指運用投入的資源以完成計畫過程中所包含之項目,包含策略、工具、技術、方法等;「產出」是指執行個計劃活動所產生的直接產出,例如,論文、專利、培訓的人數等。另一方面,圖2右半邊的「效益」是指目標群體受該計畫活動之影響下,所產生的效果或改變,因此效益可能與行為、技能、知識、態度、價值觀、環境等有所關聯,也就是說,目標群體想要執行的計畫,受到所處的外在環境影響,造成計畫產出的差異性,而所謂的外在環境舉凡,知識水準提升、產品成本下降、品質提升等結果。「影響力」是指效益長期累積下對於社會、經濟或者環境所產生的改變,例如經濟成長、就業率提升等。

四、韓國科技研發能量評估模式-綜合科技創新指數(COST II)

(一)COSTII說明與架構

能夠準確診斷與評估國家的科技研發能量,係期望藉由科研能量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政府必需戮力之工作。IM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WEF(World Economic Forum)或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等國際組織會於特定時間,發布主要國家的科技與研發能量相關指數,並提出分析報告,然而這些報告缺乏多元角度,且不具嚴謹的觀點分析國家科技研發量(KISTEP, 2019)。

基於能夠精準地觀察國家的科技研發能量對於總體經濟發展影響,韓國KISTEP制定COSTII,其自2006年起,藉由評估科學與技術的三個面向,分別為:投入面、過程面、以及產出面;以及五個構面,分別為:活動、資源、網絡、環境、以及績效,如圖3所示,客觀評估國家的科研能量。另一方面,使用COSTII評估OECD主要國家的科技研發能量現況,透過交叉分析方式,促使韓國政府、科技政策相關單位、以及相關領域之研究員能夠透過不同的科技研發構面,客觀地瞭解國家科研能量於世界列強中之競爭力。

圖3 COSTII指標架構
資料來源:KISTEP(2019).

(二)COSTII科技能量評估程序

而有關COSTII指標評估的程序,以製作2018年之指標為例,如圖4所示,首先檢視去年指標的評估結果,透過國際知名組織發布的全球性科技與國家競爭力有關之指標,以比較去年COSTII指標之評價;並且蒐集各界專家學者意見,修正指標中各科研構面之衡量方式,藉此精進新年度的指標評估模式。接著,依序進行標準化作業、建構COSTII指標、以及建構分析模組,以至產生分析結果報告。分析的結果先以內部報告方式,呈交國家科技政策機構,之後再進行深入分析,以發佈最終報告。

圖4 2018年韓國COSTII科技能量評估程序
資料來源:KISTEP(2019).

(三)COSTII科技能量評估結果

摘錄自KISTEP於2019發布的COSTII指標,評估韓國科技研發能量績效,並且比較於科技研發能量表現優異的國家,如表1所示,其中依照科技研發的五個構面,呈現2016、2017、以及2018年的COSTII評估指標,並且將2018年韓國的評估結果比較於OECD主要國家,以及相較於藉由COSTII評估出科技研發能最優異的國家。舉資源構面為例,2018年韓國的COSTII指標數值為1.943,此數值於所有OECD國家中排名第6;另一方面,2018年COSTII指標數值最高的國家為美國,數值為5.697,若將韓國的數值與之相比較,則韓國科技研發能量的資源構面,對於美國的相對水準為34.1%,而OECD國家對於美國的相對水準平均為24.5%,這代表韓國的科技研發能量,在資源構面中,以OECD國家平均值比較,具有相對豐富之現況。

表1 基於五個構面COSTII評估2018年韓國科技研發能量結果

構面 韓國 相對水準(%) 最優異國家
(指標數值)
2016 2017 2018 韓國 OECD平均
指標數值 排名 指標數值 排名 指標數值 排名
資源 1.841 7 1.916 7 1.943 6 34.1 24.5 美國(5.697)
活動 3.786 3 3.655 3 4.071 3 79.7 40.1 美國(5.108)
網絡 1.475 9 1.333 13 1.405 9 51.6 43.3 盧森堡(2.721)
環境 2.646 21 2.563 23 2.533 22 65.5 72.0 荷蘭(3.869)
績效 1.724 11 1.732 13 1.606 14 47.8 44.5 愛爾蘭(3.362)
資料來源:KISTEP(2019).

透過時間序列方式,觀察歷年科技研發5構面的COSTII指標表現,如圖5所示。其中可以發現,韓國在科技研發投入面的「活動」於2010年起逐年上昇;而過程面的「環境」於2012起,出現逐年下滑的現象。

圖5 歷年COSTII評估韓國科技研發能量趨勢圖(以五構面視之)
資料來源:KISTEP(2019).

為了掌握不同國家,觀察5個科研構面對於整體COSTII指標分數之貢獻程度,藉此了解不同國家科技研發工作戮力的面向,並且知曉各構面對於整體科研工作之重要性,於圖6中呈現COSTII指標數值排名高於韓國的6個國家之各構面貢獻程度。 1

COSTII指標數值排名第1的美國,各構面中,以資源對於整體COSTII指標數值貢獻程度最高(32.1%),其次是活動(28.8%),接續是環境(16.8%)之貢獻。活動構面貢獻程度最高的國家是韓國與以色列,貢獻程度分別為35.2%與34.5%。環境構面對於科研能量貢獻程度最高的國家為荷蘭,數值為32.8%。觀察OECD國家平均,各科研構面中,環境構面對於科研能量貢獻程度最高,數值為31.3%,如此說明政府若能建構良好的科技研發環境,則會顯著提升國家的科技研發能量。

圖6 不同國家,五構面對於科技研發能量評估指標(COSTII)之貢獻度
資料來源:KISTEP(2019).

五、結論

韓國KISTEP自2006年起,透過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並且參考國際組織評估國家科技能量之模式,滾動式修正,構建出更客觀、更多元的國家科技研發能量評估指標,COSTII,其透過不同的科研構面,使用客觀的指標數據,分別檢視韓國科技研發能量於世界主要國家之定位,藉此掌握國家競爭力,作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之重要參考依據。以2018年COSTII評估結果,韓國整體指標數值位居OECD國家第7位,而此優異的成績來自於科研活動構面(R&D投資與創業活動)的貢獻程度最多,代表韓國在2018年的R&D投資與鼓勵科技新創企業創業之相關政策或者資源投入,於當年韓國的科技與研發能量扮演重要角色。

觀察韓國KISTEP機構與其建構的COSTII指標,相比較於我國的科技計畫評估機制,本文整理出以下優點,提供給我國科研管理當局參考:(1)具有較完整的科技計畫評估程序。(2)重視計畫成果的長期效益,並且透過投入、過程、以及產出等不同面向確切掌握計畫成效。(3)韓國的KISTEP為專業的科技計畫評估單位,且能夠主導整體科技計畫的方向與相關資源。(4)COSTII指標為客觀的數值,並且能夠細分出科學技術的資源、活動、環境、以及績效等數值,其能夠多元,且嚴謹地與其他先進國家科研成果作比較,利於科技計畫管理當局策劃科技發展方略之參考。

註解

註1 因為2018年韓國的COSTII指標數值於OECD國家排名第7,因此在圖6呈現名次高於韓國的6個國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