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專業化:創新政策新概念(下)

導讀
在上文中,介紹了「智慧專業化」政策新概念的基本論述,包括:基本理由與核心要素。本文則進一步探討「智慧專業化」在歐盟國家/地區研究與創新策略設計上的應用,以及芬蘭拉赫蒂地區從群聚策略轉型為智慧專業化策略的具體實例。最後歸納出「智慧專業化」政策意涵帶給我國的啟示。
文章圖片所有權:https://goo.gl/sPskOQ,Created by Pasixxxx
著作權聲明: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三、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

智慧專業化策略是指國家或區域創新策略為打造競爭優勢設定優先領域,透過發展和匹配自身特有的研究和創新優勢,以協調一致的方式因應新興機會和市場發展的企業需求,同時避免投資資源的重複和分散。一個智慧專業化策略是可能採取策略的形式,或者被列入國家或區域研究創新政策的架構條件(Regulation 1301/2013 –European Commission, 2014)。換言之,智慧專業化策略是建立在區域層級現有或未來比較優勢的基礎,以差異化特色刺激區域經濟增長。對於創業家或企業,實施智慧專業化策略可轉化為更好的製程和產品,新的或簡易的商業模式,實現更有創新力和生產力的企業。

依據歐盟定義國家/地區的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for Smart Specialization,RIS3),可看作是基於四大原則的經濟轉型議程:

  • 選擇與聚焦:根據自身優勢和國際專業化分工的基礎,設定數量有限的知識投資優先領域次序,避免國家/地區的資源重複和分散,集中資源以確保更有效的預算管理。
  • 競爭優勢:透過創業發現過程,匹配研發與創新能力和企業需要來動員人才,建立國家/地區現有或未來的競爭優勢。
  • 連結與群聚:發展世界級的群聚並提供在該地區內部和外部相關領域/跨產業部門連結的舞台,匹配自身擁有與世界其他各地擁有的專業技術,從而驅動專業技術的多樣化。
  • 合作領導:以高效的創新系統作為公私夥伴關係(四螺旋)集體共識的實驗平台。

這四大原則是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過程的主導元素,體現有別於過去經驗與激發策略設計的主要創新之處。此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的邏輯設計結構之主導元素可重組成六個關鍵步驟(參見圖1)實施,可以按先後順序來實施,但是,重要的是要指出這六個步驟有可能在時間上重疊,當新參與者進入策略制定過程時,新分析可揭示尚未實現的潛力,或是進行中的計畫傳遞結果可以修改過程中的基本脈絡。

圖1 智慧專業化策略的六個關鍵步驟

步驟1:分析區域脈絡和創新潛力(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context and potential for innovation)

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需要以區域經濟、社會與創新結構的合理分析為基礎,致力評估區域現有資產和未來的發展前景。這種分析的共通原則是採取跨越經濟活動及需要公民社會許多部門參與的創新廣泛觀點,分析應包括三個主要方面:區域資產分析,如科技基礎設施;超越區域界限的外向分析;創業環境的動態分析。

區域資產分析,首先必須聚焦區域特殊的脈絡,評估現有資產的主要優劣勢,確認創新系統的瓶頸,以及經濟與社會的關鍵挑戰。現有區域資產的分析評估只針對區域內部,智慧專業化取徑的主要創新之處在於一個地區所作的策略決策須考慮到相對其他區域的競爭優勢分析,對創新創業能力較弱的地區尤其重要。智慧專業化在策略設計過程中需要創業者的深度參與,這種創業環境的動態分析的目的是建立系統化了解在區域經濟和社會具有未來發展潛力最大和準備發展的領域。

差異化是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RIS3)的核心,成功差異化的關鍵是區域經濟透過其獨特的本地化知識基礎(既有的專業化)利用相關領域技術組成新的組合/創新差異化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分析與評估創新驅動差異化的潛力對建立RIS3的優先領域設定過程的證據基礎至關重要。分析區域創新潛力的需求是區域創新策略上的一個根本出發點,重點是雙重分析(dual analysis):中小企業的創新需求與障礙分析,以及區域提供支持創新的在地科技基礎設施的評估。

比較兩個分析結果導致差距分析(gap analysis),一方面,中小企業潛在和隱含需求和要求支持創新基礎設施的不協調,另一方面,識別現有支持基礎設施的有效附加價值。除了進行上述分析外,還要從國際價值鏈的區域經濟定位觀點識別利基或(目前和將來)競爭優勢的特定領域。幾種方法可用於支持識別智慧專業化的潛在利基,包括:(選配)科學與技術專業化分析;區域經濟專業化分析;群聚深入案例研究和同行評論;前瞻。

步驟2:治理:確保參與和當家作主(Governance: ensuring participation and ownership)

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RIS3)是基於廣泛的創新觀點,需要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利益相關者廣泛參與其設計,而最常見的是基於產業、教育和研究機構,以及政府參與(即所謂的三螺旋模型)的三方治理模式,已不敷智慧專業化的脈絡。還需要創新用戶或代表需求端的角度和消費者,代表公民的有關非營利組織和工作者都應納入參與RIS3的設計過程,換言之,治理模式也應包括市場和公民社會。當在決定策略優先領域的敏感時刻,一個真正廣泛參與的RIS3治理結構應能防止特定利益團體、強而有力的遊說團體、或主要地區利益相關者的不當作為影響決定。

為了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擁有和分享策略,治理體制應容許「合作領導」,意即決策階層應有彈性,以便讓每個參與者都有一定的作用,並根據參與者的特點、背景和能力引進到RIS3設計的特定階段。治理結構應設有一個專門的督導小組或管理團隊,以及知識領導小組。當參與者有很多與不同時,可能很難讓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式進行合作和管理潛在衝突,為了解決這一潛在問題,治理團隊應當包括跨界仲介者,亦即有跨學科知識或與不同參與者互動經驗的人或組織,能有助於流程的進行。

步驟3:形塑區域未來的共享願景(Elaboration of an overall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region)

使用分析證據來描述所有利益相關者共享的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情境,該情境構成了發展一個區域想要未來的願景,實現願景的主要目標,以及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

區域發展的一個清晰與共享願景,以保持利益相關者共同致力於RIS3需長期參與的過程至關重要,是一特別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緊密交織在一起以形成有效願景的元素是RIS3溝通,無論是在RIS3設計過程,以及在所有策略的實施過程中,具備良好的溝通是關鍵。

步驟4:識別優先領域(Identification of priorities)

在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RIS3)脈絡的優先領域設定,必須從依據歐盟政策廣泛目標的自上而下過程識別優先領域,和智慧專業化出現的自下而上過程,源自於創業者發現活動的實驗及未來發展的候選利基優先領域之間的有效匹配。

RIS3治理機構聚焦於識別數量有限的創新和研究優先領域,與本著創業發現的分析階段偵測到智慧專業化的潛在領域一致至關重要,這些優先領域將是區域能務實地指望形成競爭優勢的領域。除了特定技術或產業別優先領域外,定義水平的優先領域也很重要,指的是關鍵增能技術的擴散與應用,以及社會和組織的創新。

步驟5:定義一致的政策組合、發展藍圖和行動方案(Definition of coherent policy mix, roadmaps and action plan)

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RIS3)應透過一發展藍圖和一有效的行動方案來實施,可先透過先期計畫實施一定程度的先期實驗。行動方案是一詳細說明和組織區域為達到優先目標所需要的所有規則和工具的一種方法,並應提供為了有關策略目標,實施時限,資金來源確定,初步預算分配的全面與一致的資訊。

先期計畫構成政策試驗的主要工具,在決定更昂貴更大規模實施之前,可先實施小規模無先例組合政策措施的測試,為了有效地達成此一目的,先期計畫應該結合有效評估機制,以達到對主要RIS3計畫成功和可行性的健全評價。

步驟6:整合監測和評估機制(Integration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智慧專業化研究與創新策略(RIS3)從一開始就應整合其不同環節的監測和評估機制,監測是指需要追蹤實施的進展情況,評估則是指評估策略目標是否以及如何實現。為了進行評估,至關重要的是,明確地界定在RIS3實施的每一個層面的可衡量目標,即從策略的總體目標,到每一個行動的特定目標。RIS3設計的核心任務是要確定一個過於簡化又還未全面性的產出和結果指標,並建立所有成果指標和目標值的基準。

RIS3應隨著經濟和架構條件的變化,以及實施過程中新的證據出現,透過評估和監測活動而加以調整逐步進化。

四、芬蘭拉赫蒂(Lahti)地區從群聚策略轉為智慧專業化策略的實例

芬蘭為達成增加經濟競爭力的整體目標,於2008年實施國家和區域的創新同步策略,包括建立強大的網絡知識基礎、更新經濟和創造新的企業、增加產業的生產力。在創新同步策略中,協調統一國家和區域創新政策的目標,以及國家選定領先的市場優先領域,轉譯成各區域優勢創新群聚並分散實施創新創業關鍵政策工具和投資。芬蘭國家創新治理體系在國家與區域創新策略的垂直連結主要是透過國家技術創新局(Finnish Funding Agency for Innovation, Tekes)的科技策略流程,設定策略優先重點領域的研發經費資助分配和前瞻性科技計畫等措施,提供策略優先重點領域研發創新成員之間一個主要合作創新網絡管道,以提高芬蘭產業的競爭力。創新驅動區域成長的重心應置於少數跨學科中心,同時支撐區域優勢專業化中心的發展,強調靈活利用跨國家邊境合作互補能力的重要性,更要關注的是如何在低水準的研發活動地區找到跨領域能力和扶持產業,創建最具競爭力價值的群聚,在研發資源稀缺的芬蘭拉赫蒂地區即為一優良實例。

在過去,拉赫蒂地區一直被視為產業衰退地區,而且沒設立一所地區的綜合大學,反映出競爭力較弱與教育水準較低的區域特點。在另一方面,也提供機會創造地區專業化的關鍵因素,透過注重研究移轉的網絡狀經營模式來創建一種實現大學政策的全新方式,在保留大學原有部門的前提下,特別聚焦針對自己地區的需求,精確地針對地區當前企業生命週期的需要調整策略。拉赫蒂地區冀望從缺乏競爭力的群聚策略和低研發投入的產業結構轉型,採取智慧專業化策略的新行動模式,包括對廣泛創新的理解,和特別聚焦以實踐為基礎的創新(而不是以科學為基礎),以及作為所有產業和群聚的領先專業導航。這種思維模式促使該地區的所有策略、計畫和機構的合作,協力勾勒出為了創新生態系統發展和提升未來產業前景的競爭性產業、核心跨領域能力和策略性領先市場主題,透過這些選擇,目的是提升該地區的全球水準競爭力,帶動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成長。

由於產業結構偏向低技術產業,轉型智慧專業化的潛力在於利用跨領域能力和辨識領先市場變化的能力為基礎,該地區的優勢能力是:廣泛的環境專業知識、金屬和電子機械專業知識、與數位內容和電子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食品加工專業知識、工業設計專業知識和實務創新活動的專業技能。辨識焦點領先市場的主題則是基於2008年國家技術創新局的策略文件所揭示的國家議題中選定:(1)水淨化和分配;(2)稀缺資源和能源效益解決方案;(3)福祉與健康促進服務、設備和營養;(4)住宅木材建築環境和稀缺資源;及(5)設計服務等主題。

拉赫蒂地區的智慧專業化策略是區域創新系統的主要參與者基於跨領域能力領先市場主題,支撐產業和需求測試市場等原則,選出三個最優先專業知識領域,分別是環境、設計和基於實務的創新,並正致力用獨特的方式,結合區域性較強的群聚和產業的三個專業領域,生成一種新的、國際高品質的研發與創新網絡,稱為統合平台(meta platform),將有助於辨識跨學科專業知識領域與產業的創新商業潛力(參見圖2)。

圖2 拉赫蒂地區平台架構

拉赫蒂地區從群聚策略轉為智慧專業化策略,制定了具體的創新活動,其目的是易於進入國際市場與發展區域跨界實際做法,在該地區使用需求市場測試平台方法,支持企業的國際化以及用戶驅動創新能力:(1)開發為研發和創新行動的特殊用戶驅動模式,從公司的需求推導,特有的優勢在於創意的快速應用和商業化,以及有效的手段來吸引國際專業知識來支持發展,該地區的公司已經成功地應用這一行動模式在自己的企業。(2)技術銀行提供進入全球價值鏈的管道,由於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對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背景技術至關重要。技術銀行概念係透過一個授權提供一組相關技術的擷取利用。按照產品領域或技術領域的組合產生了解最新技術的潛力,並提供授權專利的潛力和獲取大型跨國企業的技術。拉赫蒂已經確立推動和促進本地區創新活動的核心做法,聚焦在更新當前製程,創建預測用戶需求的方法,促進公共和私部門的夥伴關係和合作(包括研究機構及其他組織之間的知識移轉與合作),推動促進全球價值網絡的建立,以及加強資通訊技術在創新系統的有效利用。

拉赫蒂地區智慧專業化的未來發展,有賴利益相關者和政策對話來實現,政府和群聚組織之間的互動(地區、國家、國際)至關重要,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家創新局和地區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策略同步過程涉及區域政府:拉赫蒂市政府;國家層級利益相關者:環境領域專業化中心計畫,國家創新局作為國家研發創新計畫資助者;歐盟的智慧專業化議程;和產業:包括個別公司與商會等形成國際化創新生態系統,共同推動和促進本地區創新活動,進一步帶動地區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轉型。

五、結語

智慧專業化是闡明國家和區域經濟體的產業和創新等公共政策的架構條件,尤其是研發和創新的投資政策能夠影響一個區域的經濟、科學和技術的專業化,從而影響區域的生產力,競爭力和經濟成長路徑。由於合乎邏輯的持續不斷深化、豐富和更普遍的智慧專業化創新策略,考慮到區域特異性和跨區域知識專業整合,提供幫助已開發OECD經濟體以及新興經濟體透過槓桿利用創新引導/知識為基礎的投資重新啟動經濟成長的一個可行途徑,已有許多歐盟與OECD國家在其國家和地區的資產、優勢和潛力的基礎上,實施不同類型智慧專業化策略的實務範例。

從建立在國家和地區的資產、優勢和潛力的基礎上,透過「創業發現過程」核心元素識別出數量有限的優先領域,並聚焦研發與知識投資「企業功能」活動,範圍從產品或服務的概念構想到其最終使用,以差異化特色刺激區域經濟增長的研究與創新智慧專業化策略,對於非科技領先區域(follower regions)具有重要意義,政策意涵帶給我國的啟示如下:

(一)創業發現政策。智慧專業化取徑要求對市場機會的創業選擇,透過廣泛的創業者參與創業發現過程識別未來區域發展最有潛力與適切的專業化領域,因有助於引導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可解決知識投資優先性和資源分配決策的難題。在實務中,跨部會協調一致全面促進創業,當成功的公司構成國家/地區(自我發現)的新專業化時,政策的作用是制定側重可衡量中期目標的靈活策略,確定瓶頸和市場失靈,並確保回饋到政策學習的過程。

(二)創新策略與國家/區域優勢結合將提升成功機率。非科技領先區域如果試圖複製其他科技領先區域在生物技術等高科技產業創造市場主導的經濟成長模式,受制於科技領先者的技術壟斷優勢,成功可能性不高。智慧專業化不僅是研發和創新的專業化,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生產性和潛在有益的活動,除了需要科技領先者發展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GPT)的基礎知識發明之外,對非科技領先區域更好的政策建議,是投資環繞通用技術的應用共同發明(co-invention of applications),應用共同發明實際上需要聚集大量的研發、設計和創新等知識驅動活動,可以解決其經濟中的一個或幾個重要產業的品質和生產力的特殊問題,就是聚焦發展通用技術的應用在一個或幾個可形成區域經濟潛在利基的重要領域,將原有優勢領域拓展至相關新領域,去開創新的利基市場,區域和區域內的企業可以在價值鏈的上游和下游位置以不同方式受益而提升成功機率。

(三)智慧專業化克服傳統缺陷。以往的區域創新策略經常無法確定優先發展領域,難以形成區域間可行的合作方式。智慧專業化策略強調促進區域優勢結合國家層級的支持機制、領導和治理,協同使用公共投入,整合區域和國家將稀缺的人力和財力資源集中重點投資於某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先領域,將有最大機會推動經濟增長和繁榮。

延伸閱讀